2010年12月12日,在曼哈顿一套价值不菲的公寓里,43岁的美国男子马克·麦道夫上吊自杀了。美国各大新闻媒体都将此视为重大事件,即刻予以播报。
这名正值盛年的男子,有4个可爱的子女,以及富足的物质条件和美满的家庭,然而,由于他的父亲麦道夫,作为前任NASDAQ的董事局主席,制造了涉案金额巨大的“庞氏骗局”,由此而来的各方面的压力迫使他走上了不归路。
马克并不是麦道夫“庞氏骗局”案唯一的牺牲品。2008年12月23日,在麦道夫“庞氏骗局”案发的一周内,纽约一座高楼的一个豪华的办公室内,雷内—蒂耶里·马贡·德拉维莱切特,一位来自富有、显赫家族、精明能干的法国人,服下了安眠药并割破了双腕。自杀的原因是他掌管的对冲基金向麦道夫投资了14亿美元,这位74岁的金融家无法承担投资失败对客户的责任。
此外,还有一长串因麦道夫“庞氏骗局”案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的组织或个人,其中有四千余人因此倾家荡产……
麦道夫用了二十余年时间经营的“庞氏骗局”,也被称为“金字塔骗局”。美国证交会对它的定义是:
在经典的“金字塔骗局”中,参与者赚钱的方式完全是靠拉拢新的参与者。这类骗局的特点就是给参与者许下短期内极高回报的承诺,而参与者只需要交付一定的钱并且拉拢更多的人加入即可。
“金字塔骗局”中的骗子们可能会花很长的时间让他们的计划看上去像一个合法的多级行销项目。尽管他们声称自己提供合法的产品和服务,但这些骗子付给老投资者的钱只是来自新引进的投资。这样的金字塔最终是要崩溃的,当金字塔越堆越高,高到骗局的发起人再也没办法从新投资者那里筹到足够多的钱付给老的投资者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蒙受损失。
美国是一个不惮于反思的民族。麦道夫“庞氏骗局”案被揭发后,美国朝野上下在震惊之余,便开始积极地反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彼得·桑德所著的《金融巨骗麦道夫》,全面细致地记叙了麦道夫的身世、成长历程,以及麦道夫20余年经营骗局的独家营销策略;分析了麦道夫诈骗的心理动机及对各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剖析了造成麦道夫的骗局运行20余年的国家监管制度存在的缺陷。该书是了解麦道夫“庞氏骗局”案较为翔实、权威的文献。
为什么“庞氏骗局”这样简单的金融诈骗,麦道夫能持续进行长达二十余年?本书将其原因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麦道夫“白璧无瑕”的从业记录和“传奇人物”的身份为他赢得了广泛的信任。麦道夫是倡导场外电子交易的先驱之一,致力于推动建立交易透明化、公平化机制。他行事低调,为人谦和,从不夸夸其谈,个人信誉一直非常好。
其次,麦道夫深谙投资者心理。他向客户承诺的年投资回报率一般在百分之十几左右,并非高得离谱,而且每个月都会向客户提交投资报告,而客户也随时能够在数日之内赎回资金,使投资者们不担心其中有诈。
第三,麦道夫处事十分谨慎。联邦调查局的起诉书显示,麦道夫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和交易部门分别在不同的楼层办公,麦道夫对公司财务状况一直秘而不宣,而投资顾问业务的所有账目、文件都被麦道夫“锁在保险箱里”。他也从不向外界披露投资业务的基本信息。
第四,麦道夫非常善于为自己营造神秘氛围。他摸透了富人的心理,不接受投资者主动上门,而是“邀请”客户加入。这种行骗方式让那些好不容易“入围”的投资者不觉“可疑”,因为他们即使怀疑麦道夫的投资策略,也不会怀疑那些介绍自己加入、已经赚到钱的人。
第五,麦道夫案暴露了美国金融监管不力的弊病。从1992年起,美国证券和交易委员会(SEC)多次有机会发现诈骗案,但均未发现麦道夫的罪证。美国证交会曾于1992年、2005年和2007年三次对麦道夫公司进行审查,但均未提请采取法律行动。在过去10多年间,有不少业内人士、媒体记者对麦道夫的投资奇迹提出过质疑,甚至向证交会举报麦道夫,也都没有促成对他的调查。据美国媒体披露,在麦道夫案被告发后,联邦调查机构在调查中发现,麦道夫公司运营的一个资金管理部门从来没有按规定在美国证交会注册;而且,自2006年9月麦道夫注册其投资顾问业务以来,美国证交会也从来没有按惯例检查过其账目。
基于此案,本书总结了保护投资者资产的具体措施。
1、透明乃是重中之重。
投资者必须知道资金的去向。投资者的资金应当由第三方的管理者持有并管理,由其批准交易;该托管人的身份应连同联系方式和账户出现在财务报表上。如果情况并非如此,则应询问详情。
2、阅读投资的月度或季度财务报告。
托管者必须提供至少每季度一份的财务报告。
3、与投资顾问保持联系。
投资者必须与投资顾问保持联系,每年至少访问一次。留心投资顾问闪烁其辞、拐弯抹角或是装腔作势的回答,如果不明白他们说什么,就坚持让他们说清楚。记住:你是客户,你才是主角。如果你的顾问在未经你同意和未告知你的情况下进行投资,那你就该换一名顾问了。
4、顾问应尽到“信托责任”。
合格的投资顾问应将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能因为佣金收入或雇主的利益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5、投资者应了解投资顾问的过往业绩记录,了解其代表其他客户时的行为及方式,应列举出他们为其他客户理财的具体事例。
6、投资者应注重投资的多样化。
纵使一个投资项目再令人难以抗拒,也不应当超过投资者全部投资资本的10%至20%。很多人之所以在麦道夫骗局中损失惨重,就是由于麦道夫提供的诱饵令他们迷失了理智,致使他们把所有家当都投给了他。
2009年3月12日,在铁证如山之下,71岁麦道夫向法庭认罪,接受检方提出的11项联邦罪名指控。这些罪名包括证券欺诈、投资咨询欺诈、洗钱、伪证、虚假陈述、伪造文件等。检方文件显示,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已确认“投资”麦道夫基金的1341个账户中,共计损失超过130亿美元。诈骗数额达648亿美元。麦道夫最终被判处150年的监禁和1700亿美元的罚款。
然而,受害的投资者并没有胜利的喜悦,他们依然感觉麦道夫被从轻发落了。投资者朱莉·贝阿尔在写给法官的信中说,麦道夫应该被当作盗贼和杀人犯审判,“因为他谋杀了人们对投资顾问和金融市场的信任”。
麦道夫本人也没有从他几十年苦心孤诣的骗局经营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主审法官陈卓光在宣判前提到,他收到了许多控诉麦道夫的信,却没有收到一封来自麦道夫家人或朋友为他作证、支持他的信。麦道夫的妻子和两个儿子都没有出席庭审。其妻发表了一份申明,称自己对丈夫的罪行感到“尴尬和羞耻”。身陷囹圄的麦道夫一旦得知自己的行为最终断送了儿子的性命,不知他的感觉如何。
麦道夫案对美国及其它国家都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如同美国总统奥巴马所言:“最近发生的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前董事会主席麦道夫诈骗丑闻更加凸显了加强金融监管的紧迫性。金融危机的教训说明,如果放松监管,不仅将使个人受到损失,更可能扼杀美国经济的潜力。”
徐璐撰稿
作者简介
彼得·桑德,理财和商务领域的专业作家,且在市场项目管理和积极投资方面经验丰富,出版了多部理财和投资方面的书籍。
附:本书目录
第1章 庞氏骗局和著名的“庞氏”骗子们
第2章 打造“麦道夫”的金字招牌
第3章 盲目信托:谁能对伯尼说不
第4章20年,一步之先的总是他
第5章 谁动了这个弥天大谎
第6章 一个你永远不想登上的“名人榜”
第7章 十字路口:对犹太世界的深远影响
第8章 疯狂的信任
第9章 麦道夫丑闻留下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