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6日,傍晚,美国白宫内外,人们正忙于为新总统就职做准备;这一天,也是亨利·保尔森担任美国财政部长的最后一天。下班时,当保尔森开车路过,一种脱然无累任逍遥的愉悦从他心底升起;同时,他也为自己与同僚们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满意——“我们刚刚把这个国家和整个世界从危难边缘拉了回来。”保尔森这样想。
作为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的任期是从2006年7月到2009年1月。期间,他邂逅了一场天崩地裂般的金融危机;由此,也成全了他想在华盛顿有所作为的宏愿。离开财政部后,保尔森经常遇到想知道他的经历的人。他们最常问他的两个基本问题是:经历危机是什么感觉?从中获得哪些教训能帮助我们今后避免类似的灾难发生?在他新近出版的《峭壁边缘》一书中,保尔森详细地给予了回复。
《峭壁边缘》的主要内容是他作为美国财政部长是怎样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的。本书以日记的形式,逐日详细地叙述了保尔森在那些艰难时日里的所思、所为以及身心备受煎熬的痛苦。在书的序言部分,保尔森这样写道:
“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那些接踵而至的巨变真的令人惊心动魄。在本书中,我尽我所能地讲述了我在那段时期的行动和行动背后的想法,也尽我所能地展现了危机爆发的那种令人乍舌的速度。
我想,这个故事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本·伯南克、蒂姆·盖特纳和我是如何齐心协力地度过了这场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说到经济领袖们在应对一场危机时的相互信任,我们三人这样好的例子不会有太多。在那段艰苦卓绝的时期,我们的团结成为一笔巨大的财富。但与此同时,这也是我自己的故事,尽管我会尽力去反映每一个参与者所作出的贡献,但本书的主角却是我以及我在财政部的那支才华横溢而又无私奉献的团队……”
本书也是合作的成果,保尔森选择了具有丰富的金融知识和出众的叙事才能的《机构投资者》前主编迈克尔·卡罗尔为执笔人。具有深厚经济学理论造诣和丰富的金融实务经验、同时又具备中西方文化深厚积淀的胡祖六先生担任中文版的主审。因而,全书内容丰富翔实,叙事条理井然、清晰流畅,对人物心理的描述细腻生动,达到了保尔森所追求的“让金融知识背景千差万别的各类读者们都能轻松理解”的目标。本书文风坦率,阅读时,读者有如身临其境。书中对保尔森自己在金融危机期间的身心感受的记叙是很好的例子。
作为举世瞩目的公众人物,绝大部分人只能看到他们优雅从容的一面,总是神采奕奕,面带微笑,似乎他们从来不会焦虑、恐惧、疲惫、愤怒。其实不然。在这本书中,保尔森坦诚地把自己在危机中的种种负面的感受和盘托出。
当贝尔斯登出现危机时,保尔森这样描述自己的焦虑:
“那个晚上我没睡几个小时。此前我从未碰到这样的麻烦,但自此之后,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就开始在整个危机过程中困扰我,特别是在9月之后。最困难的那些日子,我往往会在晚上9点半或10点钟才精疲力竭地睡下,但几个小时之后便会醒来,就这样若睡若醒地躺在那里度过漫漫长夜……”
当确定雷曼将倒闭后,保尔森非常恐惧:
“当我回到13楼的临时办公室时,想了想即将到来的大风大浪,一阵恐惧突然涌上心头。雷曼已经名存实亡,AIG的问题也已经失控。随着美国在衰退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一家大型金融机构的倒闭将引发全国范围的连锁反应——这远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可想而知,信用将会收紧,拮据的企业将大肆裁员,房屋赎回权丧失率将以空前的速度上升: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将失去他们的生活依靠和住宅。我们需要很多很多年才能从这样的泥潭中爬出来。
整个周末我都处于一种如临大敌的状态,但现在,我的斗志开始瓦解,心头已被焦虑完全占据。我知道我必须给妻子打一个电话……我把雷曼破产的命运和AIG的危机告诉了她。
‘如果系统崩溃了怎么办?’我问她,‘每个人都在看着我,但我却没有答案。我真的很害怕。’”
在回答民主党党团会议的质询时,保尔森已经是身心俱疲:
“会议进行到一半时,我出了问题。几天来我一直很少睡觉,也没有锻炼,忙不迭地参加一个个艰难的会议或谈话,我已经精疲力竭。我意识到自己想吐,而我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这么做,那至少会成为一个负面新闻。于是我开了一句乏味的玩笑。
‘抱歉,’我站在讲台上宣布。‘我必须排出一些健怡可乐。’
我冲出房间,跑到卫生间猛吐了几通,然后返回会议室。”
这些实情的详细披露,对于读者理解与体会当时的真实的紧迫处境是非常重要的。
在金融危机处理过程中,保尔森要调配指挥财政部的团队的工作;要及时与总统沟通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要与美联储主席、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等金融监管者协商行动计划;还要协调其他方面的关系,其中包括美国国会、美国的各党派、新一届总统的竞选者们、各大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各国政要的关系。本书中,对这些方面都有详细的记叙。其中,为了力争7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获得美国国会、两党领袖、两位总统候选人及参、众两院的支持,保尔森竭尽全力。下面这段内容,就是保尔森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的一次正面交锋。
“我们必须保护美国纳税人。”麦凯恩告诉我,并指出如果缺少了众议院共和党人的支持,国会什么都无法通过。他们不喜欢我们的提案,而我必须更加小心翼翼地倾听他们的意见,他说。
“约翰,我们的系统危在旦夕,”我告诉他,“华盛顿互助银行今天几乎没能获得紧急救助。其他几家机构正濒临倒闭。如果我们不尽快做成一些事,国家经济就要崩溃。”
我非常担心麦凯恩会有鲁莽举动,于是我采取了一种含蓄的威胁:“我不是政治家,但如果你或任何其他人做出了导致系统崩溃的事情,我绝不自己背黑锅。我会向美国人民说出我的看法。”
书中还有很多有关类似的谈判、协商和决策的内幕的记叙,这些对于理解这场金融危机发展的详情、美国政府国内外的错综复杂的关系都不无裨益。
经过卸任后一年多的思考,保尔森将这次经济危机的众多教训概括为四个要点。
1、导致大规模跨国资本流动的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存在的经济结构失调是我们金融体系过度扩张的一个重要源泉。
这些结构失衡是危机的根源。简单地说,在美国,我们的花费远远大于储蓄。这迫使我们从石油出口国或中国、日本等高储蓄、低消费的亚洲国家借入大量资金。如今,危机虽然缓和了,但是这些失衡状况仍然继续,必须解决。
2、我们的监管制度仍然是一个无可救药、七拼八凑的过时大杂烩,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时代和形势。
我们的监管制度充斥着重复、重大漏洞和监管机构之间的无益竞争。制度与金融革新不同步,必须进行修改更新,这样我们才有能力和权力来回应不断演变的全球资本市场。
3、金融系统包括太多的杠杆,这体现在资本和流动资金等缓冲措施不足上。大部分杠杆被嵌入在非常不透明并且高度复杂的金融产品中。
现在人们一般都能理解美国、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银行和投资银行没有足够的资本。大家不太能理解的是在维持银行安全稳定中,流动资产的重要作用不可或缺。信贷危机的扩展源于资金周转不开,最明显的情况是依赖于不稳定的短期资金。高度依赖短期借款的金融机构需要手边准备大量资金以备不测。但是很多都没有。我坚信,流动资金不足比资本不足更可怕。
4、居于业界前列的那些金融机构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对自身构成了巨大风险。
如今,美国前10大金融机构拥有全美近60%的金融资产,而在1990年这一比率仅为10%。这种高度集中,加之更为密切的相互关联,意味着其中任何一家机构的倒闭,都有可能导致很大一部分体系瘫痪,伴随而来的多米诺效应,使其余的也跟着倒下。“大到不能死”这个概念已经从学术文献转移到了现实世界中,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我再也不想过那种早晨一睁眼就发现自己还是财政部长的日子了。首先,我终于可以重新享受一夜安眠的滋味……”在财政部的那些艰险的日子,也成了保尔森终身铭记的日子。从20世纪以来,不乏世界性的金融大动荡;也有很多著述对它们进行了记叙与分析总结;但鲜有时任财政部长的这么详细的内情披露。由此《峭壁边缘》一书具有其独特的价值。除了政界、学界可资参考外,本书还记述了保尔森祖孙五代血脉相承的历史发展、保尔森幼年与青年的成长阅历、在高盛的流金岁月以及他与家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美国上流社会家庭生活的一个缩影;字里行间好像是对久违的亲友倾情回顾往昔,读来温馨动人又不乏教益。
徐璐撰稿
附:本书目录
第一章 接管“两房”
第二章 高盛岁月
第三章 入主财政部
第四章 一个时代的终结
第五章 贝尔斯登的困境
第六章 峭壁边缘的金融世界
第七章 国会山
第八章 为雷曼寻找买家
第九章 雷曼的末路
第十章 下一家会是谁?
第十一章 最后一道防线
第十二章 玩金融还是玩政治
第十三章 打破僵局
第十四章 金融大鳄们
第十五章 美国大选与救市
第十六章 拯救花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