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g真人登录
  • 经管邮箱
  • 用户登录
  • EN

新书推介——《我的人学》

2010-10-12
阅读:

基于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突出”表现,以及其在二战惨败的废墟上迅速恢复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惊人效率,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日本非常值得研究。近百年来,很多学者对日本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其中包括历史学家埃德温·赖肖尔、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等。

在其经典著作《菊与刀》中,本尼迪克特这样剖析日本人:

“日本人的性情与行为方式是极其矛盾的,他们既生性好斗又异常温和;既推崇武力又追求美感;既桀骜自尊又谦逊有礼;既顽冥不化又柔弱善变;既性情温顺又不轻易任人摆布;既忠诚不阿又极易叛变;既勇敢又怯懦;既保守又乐于接受新生事物。日本人十分介意外界对自己行为的评价,但当他们的劣迹不被察觉时,又往往会被罪恶所征服。他们的军队训练严格,但又具有很强的反抗性。”

由于战争的缘故,在写《菊与刀》时,本尼迪克特未曾去过日本进行实地考察。她是通过自己收集的日本人日常生活的资料,依据这些事实来分析日本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这就难免有主观臆想之嫌、“雾里看花”之弊。若要真切地了解日本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和价值观,还是应从日本人内在的精神世界中探询。池田大作的《我的人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探询的天地。

池田大作,1928年出生于东京,是日本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倾注全力于国际和平、文化交流等活动,为争取世界持久和平,促进各国文化教育事业的交流和发展不遗余力。在繁忙的社会活动之余,他勤于笔耕,著述颇丰。《我的人学》是池田大作的一部重要著作,1988年,原著由日本读卖新闻社出版。本书的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人生的真实感悟,在日本拥有众多读者。199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本书的中文版,2010年4月,它又出版了本书的第二版。

在书中,池田大作从祈求和平的立场出发,通过对拿破仑、开普勒、南丁格尔、武田信玄、吉田松阴、歌德、鲁迅、笛卡儿、林肯、罗斯福和罗曼·罗兰等历史名人的细致分析,以及对《浮士德》、《战争与和平》、《三国演义》、《新平家物语》、《娜拉》和《桃井》等文学作品的解读,阐述了自己对宗教、生命、道德、教育、人才、孝道、世界观等方面的独到见解,着重探讨了现代人应有的生活态度和如何坚强地面对人生等问题。

池田大作曾说:“时代与社会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人的意识和价值观也呈现出纷乱多样的景象。在这千变万化的人世间,有一条普通而永恒不变的人之道,正是这条人之道,将成为人之所以为人的证明。”从本书中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出他非常注重向历代名人学习。他对武田信玄思想的总结就是一例。

武田信玄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名将、公认的首屈一指的兵法家。在书中,池田大作细致地对武田信玄的成功之道做了总结。在武田信玄的用人之道方面,池田大作这样写道:

正确无误的人才观

在认识和掌握人才方面,有哪些重要之点需要注意呢?

信玄曾说:“不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误解他人之事有七。”他举出了七点容易误解他人本质的错误。在此,就其中的三点,谈谈个人看法。

其一是,“常将行动迟缓者误为稳重者”。他是说有人经常把那些磨磨蹭蹭的人,错看成沉着稳健的人。他的话真是一针见血。

譬如有这种情况,其人在发生地震时也不慌不忙,有人便认为此人非常沉着冷静。其实他不过是动作笨拙,准备不及罢了。

沉着和愚缓大相径庭。希望大家在识别时,一定要留心别搞错。

信玄还这样说过:“不假思虑,而喋喋不休者,是谓信口开河,其言终日不止,却无一语有益于朋辈或主君;其所憎恨者,即使优秀武士,亦恶语骂之;对送贿讨好者,倍加宠爱,对关系亲近者,虽为非作歹之徒,亦大加赞扬,其原因在于将思想浅薄者,误以为通情达理者。”

不论哪个时代都有这种人。越是这类人越是能说会道,也善于写文章。社会上的人受其巧言善辩的迷惑,往往认为他们是既有知识,又通晓社会情况的人,而加以信赖。然而他们多半是些缺乏节操、见利眼开,并且以我为中心的人。

像这类“耍嘴皮者”,不论他多么聪明伶俐,能言善辩,也决不能信赖。这是信玄的告诫。

信玄还举出另一种容易误识人才的情况,即“尚有信心不坚定之徒,不惜捕风捉影,谎报情况,此乃十足的顽固不化者,然而却易将此类人误为自尊自信、不甘认输、勇武刚强之优秀武士。”

真正有信心的人,知道心地善良、谦虚好学的作风是多么重要。这样的人当上领导者,一定大有前途,成长迅速。相反,没有谦虚态度,顽固地突出个人,固执己见,这种人必然碰壁。并且一遇到不顺,便会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信玄说,真正的刚勇顽强,是要在锤炼武道的同时,钻研学问,培养才能。他自己注意实践,也劝别人照着做。

信玄所说的字字句句,可以说是在从本质上深刻抓住人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看法。那么,信玄的这一着眼点和深刻性究竟来自何处呢?

我觉得它来自作为将领应具有的“严肃认真”的态度。他手下拥有众多的将士。一旦用错人,布错阵,就会招致全军覆没,使领地内的百姓遭受无限痛苦。因此绝对不允许发生错误——我深深感到就是来自这种严肃态度和责任心。一个认真负责的人,会产生智慧,吸引人才。可以说领导者的资格,决定于有无责任心,而其责任心的大小、强弱,又决定着人格的伟大程度。

池田大作本人所受教育有限——相当于目前我国的大专文化程度。但是,他却经常与多国领导人、著名学者对谈。以中国为例,他先后十余次访问中国,受到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的接见,身患重病的周恩来总理甚至在医院里还接见他。虚心向学与勉力践行,是他赢得国际舞台上稳固的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

在书中,有一小段关于“积跬步以成千里”的内容,正是池田大作在其人生道路上勉力践行时所秉持的“深刻的内在力量与决心”的真实写照。

平凡与非凡之间——勤奋的人新井白石和百村西望

新井白石是江户时期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他青年时期的刻苦自励是非常有名的。

他九岁时,在冬夜里,为了学业,曾经用冷水浇头,驱散睡魔。后来,他在《折柴记》里说:我之所以能如此刻苦自励,……是因为我总想着要耐得人所难耐,他人只做一次的事,我做十次,他人做十次,我做百次。

此外,我曾一度会见过活了一百零二岁高龄的雕刻家百村西望先生。这是他在制作长崎的“祈祷和平像”时的事。一天夜里,他在塑像的脚下看到了一只蜗牛,可是第二天早晨一看,想不到这只蜗牛竟然爬到了足有九米高的塑像的顶端。

北村先生深为这只小动物孜孜不懈的精神所感动,他想:一点一滴的前进该多么了不起,人也应如此,于是他作了一首俳句:

不屈不挠步伐真可畏这小小的蜗牛!

百村西望先生于1982年12月满百岁时,就这首俳句,写过这样一段话:

非常喜爱这句。我不知不觉间已满百岁,这话仿佛在象征我自己走过来的脚步。百岁,说起来好像很简单,可自己的前半生,真不知是经历多少个刻苦自励的岁月啊……但是,现在回忆起来,只剩下令人怀念的往事了。

这首咏蜗牛的俳句,绝不是出于一时的感动之作,而是体现了百村西望先生在回顾一生道路时,充满了满足感的感慨和他的人生观啊。

的确,他在人生之路上的前进步伐,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和蜗牛步伐相仿的。年轻时,百村先生有幸结识了两个著名的雕塑家:“我勉强追随二人后,这使我不得不刻苦自励。”他前进的每一步都具有抗拒不断袭来的挫折和磨难的巨大而厚重的精神力量。

这两段故事,教导我们不断刻苦自励是多么重要。

任何时候,只要一点一点地前进就会达到目的地。当然,这也是尽人皆知的,如果一旦停步,那就绝对不会再有所前进,只要动就会多少有所前进……

不管具有何等天才的人,都是比别人加倍努力的人。从某种意义说,所谓才能不过是耐得住长期努力的一种力量,最后使你获得胜利的荣冠。所谓失败,意味着屈服于困难、自己抛弃了自己。

所谓努力,也许是很平凡的。但是,能够将平凡的事孜孜不倦地坚持下去,那无疑又是非凡的。所以不要忘记,那些能在人生中获得真正胜利的人,并不是被赋予什么特殊才能的人;而是能够脚踏实地、沿着平凡而又非凡的道路始终走下去的人。可以说,能够在既平凡又非凡的路程中决不左顾右盼,终于走到底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

本书立意新颖,内容丰富;文字清新流畅,准确洗练。读者可从这个日本人独特的视角,了解日本社会、了解近现代日本的民族性格。

 
 

徐璐撰稿

 

附:本书目录

第一章 思考丰富多彩的人生

第一节 创造自己、忠实于自己

一、热情才是创造的源泉——胡福王的金字塔

二、一定要活在巨大的希望中——亚历山大的出征

三、第一流的人物——“专心于诗道”的北原白秋

四、对“生”的执著——寻求仙药的秦始皇

五、人应有自己的坐标轴——斯托夫人年轻时的誓愿

六、人生美好的晚年——鹤见祐辅的“人生观”

七、专心致志于自己所好——“画狂老人”葛饰北斋

八、高迈之心与高傲之心——笛卡儿的《情念论》

九、“不惑之年”以后坚持生活下去的力量——休伯查的原动力

十、心灵的容器——埃莱娜•罗斯福的光辉形象

第二章 发挥每个人作用的“人的组织”

第三章 从文学凝视人生

第四章 为民众贡献一生

第五章 谈历史人物的成功与失败

第六章 思考人生和宇宙